张仲景把伊尹的这个《汤液经》改造成十数卷(有的说写了数十卷)到晋朝的太医叔和编成《伤寒论》,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实用的好方。
《汤液经》到今天已经没有了。我们今天能够找到的关于《汤液经》的残骇是梁朝的陶弘景编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他在书里说,过去的一些伟大的医者,包括张仲景,都是拿这个《汤液经法》里面的药方改造做成的。
陶弘景从《汤液经法》里面挑出来一些内容所编撰的这个《辅行诀》,的确就是张仲景一些方的雏型。像二旦六神大小汤、小阳旦汤、大阳旦汤、朱雀汤、玄武汤、青龙汤、白虎汤。这些东西都是张仲景书里面非常重要的方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张仲景他这个医术的来源,大概是来自于《汤液经法》。史料上面也就只有这个说法。
后代人给张仲景一个号,叫张长沙,清朝*元御写的一本书叫做《长沙药解》,长沙就指张仲景。只是史料中长沙太守,张仲景找不到,张机找不到,只是有一位姓张的太守名叫张羡。不过我们只要知道有些书籍里面提到张长沙指的是张仲景也就可以了。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是有它很重要的意义在里面的。
“余每览越人入虢(guó)之诊,望齐侯之色”。他每次读史书读到扁鹊医治齐桓公的一段就感叹:现在的人都不在乎医药,不注重自己的健康。学习治病防病“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一天到晚只知道名利权势。可是这些只是生命里面的枝微末节。而自己的性命却都不看重,看起来很荣华光鲜,里面的生命都萎缩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枝微末节的名利权势,那是有命的人才能够享受得了啊。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等到一旦遭到邪气的侵入,比如传染病或者感冒,那一切的荣华显贵都没有了,只能低声下气去求那些庙里的巫师(巫师当然也治不好)到最后告穷归天,只能死了。“赍百年之寿命”,拿着只有百年寿命这么宝贵的身体,交给那些庸人去让他们乱搞,到后来神明消灭,变为异物。(活人跟死人不同类的东西叫做异物)“幽潜重泉”,(病死的冤*好像也不能升天只能向下),现在的人怎么都这么的昏迷呢?都是轻身之辈。他说这种人为什么还总是喜欢讲荣华富贵呢?真正该爱不爱的,活得非常的危险,蠢得跟游*一样。只会追求这些有形的东西。忽略身体而去寻求身外的事物,受外在事物的主导跟操控,使生命“危若冰谷”像结了冰的山谷,脚一踏空,就摔下去死了,实在是太糟糕了!
然后张说:我家的人口一向众多,之前还是两百多人的大家庭,建安纪元以来,不到十年,死亡了2/3,这2/3的死亡中,有70%是死于流感的(流行冒)在那个时代病*性疾病是很可怕的。“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他说:家里这么多人去世,我却没办法就他们。所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找了很多古书的理论,找了很多方剂,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做成16本的《伤寒杂病论》。
最后一段张仲景说道,这个书不一定能够医好所有的病,但是“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什么是“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呢?就是张仲景这个《伤寒杂病论》,并不是一本连牙痛到香港脚都教你怎么医的一本书!他治的只是很多种病里面的一个部分而已。可是他说,如果你能够从我已经写出来的这个部分去推敲其中的逻辑,比如:什么样的情况会用芍药,什么情况,会用甘草。什么样的症状,代表你的体内发生什么事。你能够把这些逻辑搞清楚的话,那其它的病你自己能够想得出来该怎么治!而这一件事情才是张仲景在医学上面对后人做出的伟大贡献。
张仲景的著作不是一部封闭的著作,他是一本让学医者在研究他的书的时候,好像打一个基本的拳套,然后再使用这个基本的拳套把你的内功练起来。到真正要打架的时候看对手出招!只有这样医术才能提升。张仲景在这个序的后半部分说了一个事实,他说:仓公之后到今天为止,都没什么名医了。现在的医生都不思考《内经》这些古书中的道理,也没有道理从中支持他们的行动。他们都是“各承家技,终始顺旧”。这句话跟张仲景讲的这个“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是有呼应关系的,怎么讲呢?
有时候,我们都会听说某一个医生很强,是一位神医!一位名医!对不对?那我们就会想跟他学,或者买他的著作,在买了之后呢?最后却会变成一种名师不能高徒的情况。因为老师太厉害了,有一种性的光环,我们知道这个老师用这个药很好的时候,我们就会说:老师治这个病就是用这个方,我就用这个方!所以我们缺少了老师思考想通这个医案的智慧了。所以往往老师越强,学生越会把老师的方剂变成一种崇拜,“反正就是这样开就对了!”开它的道理在哪里?这就是名师加持过的光环会有的一种现象。张仲景是很反对这种现象的。他认为这样子的医学,老师领悟到的东西,到了学生照着用的时候,学生已经什么领悟都没有了。所以张仲景他留给我们的这本书,好像是一本他故意留半本给我们一样,他要我们去制造出另外半本,而在我们自己制造另外半本的过程中,我们会拥有我们的医术。
历代学习伤寒的人(学伤寒的人也称为经方派的医者)很多人都体会到这个过程,读这本书是如何的增长医术。而增长医术,不是在于他写了什么,更在于他没有写什么,这个张力是非常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