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巫术你是不是就想起西方的女巫了?其实在中国巫术比西方有着更悠久的历史!
01起源
中国的巫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期。在那个时期的原始人制造水平比较低下,自然界有很多危险现象能威胁到原始人的安全,少数的原始人借助大部分原始人对于自然界未知的恐惧,组织和实行巫术仪式对大部分进行精神控制。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多,巫师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作为社会文化和知识的掌握者进入决策阶层,队伍也就越来越庞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巫师们的那一套说法很快失去了在*治上、科学上和文化上的意义。早在奴隶社会晚期,统治阶级就开始认识到巫术的荒谬,开始敬德行、重人事、非天命,提倡以德治国,不再依靠巫术了。巫师只好转移到相对来说还不那么开化的民间或乡下,靠欺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老百姓来糊口,这时的巫术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间巫术”。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巫术深入人心,成了民俗。
02名称的差异
由于我国各个区域有许多不同的方言,各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又有很大差异,所以巫术在民间有着种类繁多的称呼,有的地方称为“作法”,有的称为“扎仙”,还有的称为“告僮”。“巫师”这个词其实是个外来词语,中国历史上另有称呼。我国古代把有文化的女巫师称为“巫”,男巫师称为“觋”,统称为“巫觋”。但民间用这个词的不太多。各地的人们给这些人起了些约定俗成的名字,在四川、湖南等地,施巫术的人叫做“瑞公”;在江南地区,女巫师被称作“仙姑”“仙婆”“仙人”,男巫师被称作“太保”“神汉”“僮子”;还有些地方,男巫师被称作“香童”或“师傅”;女巫师不论年龄都统称“姑娘子”“姑娘婆子”或“巫婆”。在东北地区,这些巫师的名字则充满着乡土风味,叫“萨满”。
03民间巫术
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都很迷信,所以巫术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决定家庭或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中都可以看到巫师繁忙的身影,比如为即将结婚的男女双方批八字、择吉日良辰,为要盖房的人家选风水,帮助死者家属入殓、下葬等等。根据巫术目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白巫术,又叫吉巫术,另外一种是黑巫术。白巫术讲求保护自身、避灾驱邪和祈求保佑,生育巫术、婚恋巫术、生产巫术、辟邪巫术、治病巫术和丧葬巫术都属于白巫术。黑巫术以心怀不轨、加害别人为特点,比如诅咒、射偶人、*蛊等等。根据巫术施行手段,古代巫术大致可以分为模拟巫术、接触巫术、符箓咒语巫术、预兆禳灾巫术、禁忌巫术等等。如占卜算命(抽签)、相面、风水、神水、求儿女、求雨、驱*、扶乩、降神、还愿等都是巫术。
04结语
其实,这些巫师、巫婆、神汉、太保不过是装神弄*而已,他们利用了人们迷信的心理为自己捞取钱财。但是,这些人、这些活动还是有自己的故事的,而且在古代漫长的历史中,有些巫术消失了,而另一些则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民俗,承载着人们美好的生活希望。
下篇文章我会对白巫术和黑巫术进行解析,如果有兴趣可以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