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能抓到这么多神奇动物的成年巫师,居然轻易的可以让动物自己跑掉,随意一坐就掉一个鸟蛇蛋出来。这样真的太像刻意了。这可是成年魔法世界,不再是以前HP的青少年魔法世界了。然后就随随便便的丢了一个大BOSS,默然者?一个美国魔法部长声称几个世纪都没出现过的东西,只是因为魔法师压抑了自己的魔力而产生的变异魔法能力。在一个巫师见不得光的地下世界环境不是很容易出现的吗。默然者一出来就是隐形的,杀人于无形的。后面被激怒了,不想控制了,化为黑影了就在纽约撞了几栋建筑吗。剧情的表现可不可以再仔细推敲一下,不要太像直接丢出来的,太刻意了。神奇动物在哪里只是一本百科书,并没有丰富饱满的原著让粉丝脑补剧情。讲了那么多就是想吐槽大卫耶茨剧情把控能力太弱,主次线混乱,全场像抖包袱。把这么完整的一个魔法世界拍成了片。《神奇的动物在哪里》:麻瓜与巫师再现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因为是原著是一本毫无故事情节的教科书,电影公司一开始打算以科教纪录片的形式拍摄,继续贯彻一本正经说瞎话的风格。不过考虑到这和原先电影风格相差太大,怕系列粉丝不好接受,最后还是罗琳撸起袖子重新写了一个传统的带故事情节的剧本。要知道,前几部哈利波特电影都是专业的电影编剧根据罗琳原著小说改编而成,罗琳本人从未写过任何电影剧本,如今早已身价10亿的她却开始转行当起了大电影编剧,再对比富翁特朗普转行做起了美国总统,让人感叹如今世界富豪们真是“饱暖思转行”啊。而对于广大哈利迷来说,之前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往往都比对应的小说晚上两三年,早已对故事烂熟于心的粉丝们更多是去影院重温一下情节,顺便向隔壁座不知道前因后果的男神女神科普下来龙去脉。但《神奇动物在哪里》的故事是完全原创,没有经过小说铺垫的电影,能否让各位哈利迷和路人*们满意呢?
花心思的,莫过于德国和斯拉夫的巫师世界设定了。格林德沃如何能组建一支*队?还是说格林德沃至始至终只是一个恐怖组织头目?以一国之力怼世界,和以一个组织来怼世界,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搞事。第一部里的格林德沃,似乎忒寒酸了点,更像一个外勤特工,连找个默默然都得亲力亲为,完全不是黑魔范儿,当头的最重要是甄选人才知人善用,而老格手下别说人才,连个人都欠奉,总不能单打独对怼整个巫师和麻瓜世界吧。当然,鉴于希特勒当年也落魄至极,26年的格林德沃还未组建成队伍,也能说得通。至于德国的反犹,大概会以屠杀麻瓜甚至哑炮为映射,巫师世界的“水晶之夜”多半会上演。格林德沃和德国的设定,事关格林德沃逼格,而格林德沃的逼格关乎邓布利多的逼格,邓布利多作为巫师之一关乎整个魔法世界的逼格,实在好奇罗姨将如何设定。另,如果电影里德姆斯特朗的学生们颜值达标,只怕fan圈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斯拉夫的设定也值得思考。彼时斯拉夫民族沙俄统治成为苏联,奥匈帝国消失,东欧成各分散小国,可以考虑巫师清算巫师或者麻瓜清算巫师,导致大批苏联与东欧巫师逃亡,其中很大一部分加入了格林德沃的战团。甚至可以将斯拉夫巫师群体完全独立设定,不过这样似乎太冷战思维、太过时了,美苏争霸将彼此妖魔化这种事儿,英国只负责坐着看戏,应该不会成为罗姨的主线。
每个孩童都曾幻想过一个奇异世界,或曾幻想自己拥有魔法能力,总之是超自然能量。J·K罗琳女士将这一幻想发挥至极,缔造了一个壮观的魔法世界。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神奇的动物们需要有爱心的男主来守护,在他的帮助下繁衍生息。虽然小雀斑总是胆怯地、有些战战兢兢地与他人对话,甚至在肢体语言上也萎缩战栗,但他却拥有一颗善良热忱的心。这也是作者的幻影吧,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去看世界。而拥有至高权威的男2却是魔头幻化成的,科林法耶尔一双乌黑如漆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们的内心。尽管他如此善于利用人性,占据人性中阴暗、薄弱的角落,从而大肆利用,可是邪恶终将无处躲藏。多行不义必自毙。女主和男主的感情是在共同的斗争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经得住风雨的考验。难怪女主倾心相托。影片节奏明快、角色选用适当。阅后令人愉悦。幽默的细节和庞大体系架构的搭建都处理得炉火纯青。
片子开头的熟悉旋律真的给人很大的惊喜,重回到哈里波特的世界。背景设在上世纪的纽约,加了一个消灭女巫的故事背景,不得不说,片子布景这一块做得挺好的,当时的银行,皮箱,路灯,马路,建筑、服饰,都是很良心的作品。对于魔法世界的生物的描绘,也是够脑洞大开的。绿色的像树叶又像螳螂的、独角兽的头带着海洋生物的特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最关键的是,这些动物很真实,既有温情,也有本身的暴虐。主角,其实也是刻画得很贴切。一般和动物打交道的人,往往是比较腼腆和害羞的。男主完全演出那种羞涩,不敢正眼望人,人群中有些缩头缩脚的。同时,这样的人对待朋友也是无比真心。他对麻瓜小胖正是如此。
这次美国导演携带着全球大热门哈利波特魔法系列电影之势卷土来袭,重中之重推出了前传。原著作者亲自操刀上阵担当编剧之重任,由此可见制片方对此片的重视,翼希望直接打开席卷中国市场。近年来风靡欧美的哈利波特魔法系列电影多次蝉联欧美票房冠*,成为与星战系列相媲美的影视大IP.在欧美青少年中流行,影响颇广。源于英伦通俗小说的该系列在西方称之为地摊文学,与中国网文的流行相仿,很程式化。(